一元统领、四大支撑、多极共进——都江堰探索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7-12-13 09:35:00 字体大小:

  2016年,都江堰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一年多来,都江堰以改革创新为创建工作的统领,以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四大现代高端绿色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个性化、差异化、多层次共进,奋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都江堰调研时,对都江堰景区厕所革命和实施全域旅游等配套设施和创建性工作予以了肯定,表示都江堰景区在第三卫生间和全域旅游等创建性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工作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形成适应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

  创建工作一开始,都江堰市便成立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成员单位包括四大班子领导、57个市级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并赓及召开全域旅游工作大会,统一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认识,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产业体系等,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为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和执法需求的综合性经营管理体制,2017年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都江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议事决策机构,并构建了“1+3+N”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助推都江堰市旅游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成立旅发委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综合协调能力,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积极作用。”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都江堰旅游发展正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全局谋划、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的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都江堰市旅发委的成立,将充分发挥行业规划、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部门协调等作用,助推旅游业跨越发展。

  而如果说旅发委是统筹都江堰旅游发展的“最强大脑”,那“1+3+N”体系就是走全域旅游之路的有力保障。2017年,都江堰市“1+3+N”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不仅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市场改革创新的试金石,也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指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3”是指目前已成立的旅游警察大队、旅游专业法庭和旅游工商分局,“N”是指多个旅游服务机构,包括旅游服务志愿者机构、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生态旅游检察科等。其中,旅游工商分局将按照“一镇(乡、街道)一所”的原则,组建19个乡镇街道旅游工商所;旅游警察大队将加强该市旅游市场的常态化巡逻,严厉打击“黑导”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旅游专业法庭为涉旅案件当事人提供从立案、调解、诉讼和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服务。

  “不管是旅发委,还是旅游警察大队、旅游专业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的相继成立,都是为了将我市旅游业做大做强,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无缝对接。”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落实成都“西控”战略,高举“绿色都江堰”品牌,朝着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目标,在旅游机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提升发展能级四大现代绿色高端产业夯实基础

  全域旅游发展,产业是关键支撑。

  都江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按照成都“西控”战略空间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着眼绿色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加大项目招引、促建,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四大现代高端绿色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大文化产业。都江堰市将以“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为载体,与专业机构合作,深入挖掘道家文化、水利文化、古蜀文化、熊猫文化,打造水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三张天府名片。借助都江堰放水节、西部音乐节、双遗马拉松、世界体育舞蹈节等旅游文化节会的举行,促进“旅游+文化”“旅游+音乐”“旅游+体育”蓬勃发展,建设传承和弘扬“天府文化”的文创中心。

  着力打造大旅游产业。都江堰市将推进旅游业态从观光游览型的“传统旅游经济”向休闲度假型的现代旅游经济转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推进展会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特医食品制造、通用航空旅游、体验互动旅游等“大旅游产业链”发展,建设全国知名的川西旅游集散中心、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

  着力打造大生态产业。以“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为载体,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线、高端生态农业、绿色田园综合体、天府源精华灌区景区,争做绿色发展典范,维护好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功能、担负好保护成都生态田园城市形态“大后方”的责任使命,建设绿色生态产业中心。

  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以“中国·青城山世界健康养生目的地”为载体,加快康养旅游度假区、青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打造以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健康小镇”“度假小镇”等特色康体养生小城镇,深度挖掘道家养生文化、道地中药材资源,打造道家养生体验、中医养生、医药保健、医疗美容产业。加快发展运动健身、山地运动和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健康管理、疗养康复等为主的康养旅游服务产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养生中心。以构建四大现代绿色高瑞产业为支撑,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中,都江堰市争做示范区、先行区,开辟全域旅游发展新境界。

  丰富产品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大旅游格局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都江堰市深刻体会,全域旅游不是简单地空间扩展、规模扩大,而是规模集约化、组团差异化的发展。发展全域旅游,要着眼于全域空间发展格局,有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创新丰富旅游产品,打破界限束缚、条块分割,努力形成特色各异、互为补充的现代大旅游格局,加快旅游业态由单一景区观光游向全域休闲度假游转变。

  都江堰市始终坚持多规合一,强化规划引领,先后编制《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都江堰市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规划》《都江堰市旅游发展十年规划》《都江堰市国际生态旅游名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旅游产业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完善。

  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都江堰着眼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优化“双心两区”全域空间发展格局,“双心”即都江堰主城和青城山镇,“两区”即大青城沿山旅游发展区和田园生态发展区,打造成都生态涵养核心区、成都旅游发展支撑极、天府文化展示基地和成都对外交流窗口,明确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绿色产业能级、塑造城市国际品质、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四大重点任务,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随着万达文化旅游城、水主题世界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安缇缦(莲花湖)旅游度假区(一期)、水果侠主题世界(一期)对外开放,熊猫谷、熊猫乐园等新兴景区发展势头良好,向峨、柳街、安龙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稳步推进,以“遗产观光、康体养生、时尚游乐、山地运动”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形成。旅游要素配套更加完善,引进万豪喜来登、六善、豪生、阿里拉、香格里拉等国际国内知名酒店品牌10余个,全市品质酒店、高端酒店配套更加丰富;获批“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单位”、全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胥家镇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柳街镇获评成都首批“非遗特色小镇”;成功举办“成都双遗国际马拉松”“中印国际瑜珈节”“西部音乐节”等体旅、文旅融合活动。

  与此同时,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都江堰市全域配置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立足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与旅游发展需求有机整合,积极推进对外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游客集散中心“三维一体”同步建设,强化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景观化改造,努力使城市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细节都呈现独特美感,体现城市魅力。

  都江堰市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把推进旅游与关联产业的互动、渗透、融合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促进三次产业转型提升,正在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在2017第八届C21论坛大会上,荣获“四川全域旅游示范奖”称号。

责编:曾琨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