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体育发展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来源:都江堰市体育局 日期:2017-05-18 00:00:00 字体大小:

 

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三、《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四、《都江堰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前言

    一、现状 

    二、规划定位

    三、总体思路

    四、发展原则与目标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前 言

 

近年来,体育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已成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都江堰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的一支重要力量。市委十三届七次全委会指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抓好创新驱动、融入“一带一路”为主线,紧扣“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展主题、“一城两区”发展构架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建设初见成效,对促进我市体育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在充分调研我市体育发展现状及资源的基础上,整合都江堰特有的自然、山地和场馆资源,力争用2016-2020年五年时间,通过两个阶段的推进与发展,合理布局体育运动项目及产业,从而构建起以成都双遗马拉松为龙头,以龙池虹口山地运动为核心,以“中国山地运动之都”为品牌,以体育旅游业为基础,体育健身休闲业、农业观光旅游业、山地运动装备业协同发展的具有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发展体系。

本规划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嫁接与融合,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加快推动我市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毫无疑问,发展体育产业,将是市委、市政府实践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世界旅游城市建设的前瞻性举措,将对我市率先打造成为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世界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 现状

    都江堰市现有基础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体育活动开展、健身指导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紧紧围绕打造“运动成都 活力都江堰”这一城市品牌,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年均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20余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加,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投入,进一步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体育协会数量明显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和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显著提升。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公共体育设施总计投资 万元,我市已配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801个,其中,“1+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45个,健身路径556个(新更换40条),太极健身广场和太极辅导站点27处,全市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通过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我市体育场地107.9万多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1.75㎡以上。

二、规划定位

以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为发展总思路,充分利用龙池虹口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用十年的时间,建成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山庄”、中国山地运动之都、国际知名体育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地运动旅游目的地。

三、总体思路

(一)以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品牌化为总体发展思路;

(二)以山地运动为核心,“中国山地运动之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地运动旅游目的地”为品牌,构建以体育旅游业为基础,体育健身休闲业、农业观光旅游业等协同发展的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体系;

(三)结合都江堰市旅游及其配套资源,充分融合并利用其自然资源,围绕打造“中国山地运动之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地运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定位,全方位合理布局山地运动项目,构建以“山地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大力发展都江堰市体育旅游业,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原则与目标

(一)坚持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原则。

国际化:都江堰市体育产业发展要以国际化为标准,充分吸取国际上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利用国际上的各种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发展国际体育旅游。

标准化:要引导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标准化战略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体育产品体系标准化、体育营销与推广标准化、体育旅游服务标准化等方面。

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和防止对体育市场资源的限制和垄断。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发展体育产业。

品牌化:塑造都江堰市“中国山地运动之都”的品牌定位,形成“中国漂流小镇”的品牌形象,通过以“山地运动”为核心的系列精品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开发,设计统一的标识,制定有效的公关关系和媒体计划,实施品牌化发展。

(二)确立目标,坚持体育产业为建设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服务。

充分融合并利用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的人文山水资源,坚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构建以“山地运动”为核心的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山地运动装备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体系。

大力打造“中国漂流小镇”的品牌。通过中国?都江堰(虹口)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的持续举办,到2020年,利用已建成的虹口漂流中心等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突出项目特色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丰富的山地运动旅游吸引力,突显体验式旅游漂流的参与性、刺激性、亲近自然等特点,着力打造漂流、山地自行车、汽车越野、探险、高山滑雪、滑草、蹦极、极限运动等重体验亲自然有特色的山地运动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具有特色主题的溯溪、野战、汽车越野、山地自行车露营等品牌。

十年时间全力打造虹口漂流精品项目,提升虹口漂流接待服务能力,新建、扩建相关配套设施。新增特色漂流项目,把虹口漂流项目打造为集特色漂流、户外拓展运动、餐饮、住宿、商务会议、娱乐为一体的精品运动型休闲度假旅游区。同时将建设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户外运动中心,开设登山、攀岩、溪降、桥降、溯溪、野战等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积极开展各项户外拓展训练项目。开拓虹口冬季旅游项目,修建体育公园、山地自行车营地、星级温泉酒店,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温泉疗养等旅游产品,冬季旅游产品正可以弥补虹口在冬季旅游的空白。同时虹口冬季旅游产品的发展也将为都江堰市塑造“中国山地运动之都”的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将大众参与度高的山地自行车、登山、漂流、滑雪等山地运动项目列为我市体育产业核心项目,利用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资格培训基地及考核认证中心”、“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训练基地”。加强与重点体育产业的相关行业组织、协会和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积极引进合作伙伴,吸引国际知名品牌落户都江堰市。提高国际化程度,开展全面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管理及运营经验,争取2020年形成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山地运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围绕山地运动,以体育旅游业为基础,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为特色文化的“中国山地运动之都”,初步形成创建国家级特色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

(三)强化宣传营销,切实提升体育产业化水平。

结合全国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而我市气候宜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2℃,1月份平均气温4.6℃,7月份平均气温24.7℃。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52.8%,城市森林覆盖率40.4%,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天然氧吧”。是最适合健身城市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一是利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南广电等中央级、国内知名媒体,扩大知名度。二是制作全市体育产业和健身服务指南,在全市各酒店挂牌和定点投放进行宣传,提升知晓度。三是利用成都市体育网站,建立都江堰市体育实景地图,提升满意度。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工协作

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成立“都江堰市体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力实施。由主管体育的市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体育局、发改局、旅游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和各项目基地所在乡镇政府为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体育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加强宏观指导,分工协作,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娱乐、文化、餐饮、住宿、等跨行业合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共同打造“中国山地运动之都”品牌,服务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升都江堰市城市形象。

(二)机制创新,政策支持

创新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养龙头企业,带动体育产业规模发展。积极探索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体育赛事和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对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参与具体组织运作。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行业政策、规划用地政策等方面进行倾斜,

对符合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和企业,政府给予扶持,鼓励本地、外地企业积极参与,引导和推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立足本地,对外合作

都江堰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外合作,建立对外合作体系,借力借势借智。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国内和国际方面三个层次的合作,与国家体育总局及相关项目管理中心和项目协会、相关国际组织、协会以及山地休闲运动度假胜地建立合作关系,在重大体育赛事举办、国家级训练基地挂牌、专业人才培训、会展服务等方面寻求支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