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发展和改革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来源:都江堰市发展和改革局 日期:2017-05-17 00:00:00 字体大小:

一、2016年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强化规划计划编制工作,深度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1.完成《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编制完成《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经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牵头全市行业部门梳理了专项规划18个,形成了《关于做好“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并获得成都市发改委通报表彰,现各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推进。

  2.完成年度计划报告及加油(气)站布点规划修编工作。

  完成2016年度计划报告,并通过市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完成《都江堰市加油(气)站布点规划(20152020)》修编,新推出加油站点位19个、LNGCNG加气站点位2个。

  3.完成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情况。

  一年来,我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较好,其中: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27.8%;成都市重点项目投资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亿元,增长9.5%

  (二)认真落实“项目年”各项工作,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1.下达年度计划。2016年社会投资项目实施年度计划和重点项目年度计划,落实社会投资续建、开工、储备项目共计160个,估算总投资16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4亿元。

  2.完善项目促建机制。建立和完善了项目攻坚推进工作机制和“四大班子”领导联系企业项目工作机制。坚持重大项目成立一对一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程服务,一般项目由投资促进工作组全程负责的项目服务机制,深化市政府领导对口联系,部门、属地乡镇(街道)联动配合的项目责任机制,完善牵头市领导项目专题会、市政府分管项目调度会、市政府主要领导项目促建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通报项目的推进机制,全市召开市委专题会、项目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会、项目调度会等项目促进工作会议50余次。

  3.优化行政审批、办事流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批复230个,总投资约187.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75个,约110.8亿元;社会投资项目55个、约76.9亿元。

  (三)全力推进省、成都市重点项目工作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6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成府发〔20163号),我市列入2016年成都市的重点项目(中调后)共14个,总投资744.1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68.65亿元,预计完成投资8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3.81%。其中:续建项目11个,总投资666.2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60.65亿元;新开工项目3个,总投资77.9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8亿元。

  (四)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1.强化制度管理和执行。一是完善了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审议通过60个项目,主要涉及教育、水务、基础设施完善等,估算总投资36.2亿元;二是制定《都江堰市村(社区)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村(社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清理全市中介服务库10家,代市政府起草规范管理全市中介服务库实施意见等相关事项。三是修改完善了《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都办法〔201645号)文件,并印发各相关单位。投资监管领导小组审议工程投资变更项目67个。

  2.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都江堰市村(社区)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指导意见》,规范了村(社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及时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招标投标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成都市发改委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事项的意见》、《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在全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报名中暂停使用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名录库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招标备案、招标监督管理、招投标投诉处理、评标复核工作。

  3.强化项目储备和包装。建立了中央专项建设基金储备项目库,库内项目共计24个,估算总投资219亿元。上报申请专项基金项目10个,估算总投资160亿元,上半年争取专项基金2亿元。

  4.抓好政府投资评审工作。截至目前,组织投资项目评审307项次,涉及土建、安装、市政、公路、水利水电、地质灾害等多个领域。其中,工程预算控制价评审237项次,送审金额75318.84万元,审减3041.99万元,审减率4.03%;工程变更预算评审70项次,品迭送审金额13219.92万元,审减4464.95万元,审减率33.77%,为有效地控制和节约财政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认真开展“全创、双创周”和特许经营权管理

  1“双创周”工作。2016年圆满举办了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活动主题的 “创响都江堰”首届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等4场活动周主题活动。共吸引13000余人参与,其中举办2场展览,参展企业18家,共接待参展览观众12000余人;开展项目路演1场,路演6个项目,展示47个项目、12个创意成果,辐射观众800余人;举办2场专业服务,为160余人提供创业创新服务。

  2“全创”工作。建立全创联络小组,落实各单位全创工作负责人,强化信息沟通,成立都江堰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创办公室组建方案和议事会议等工作制度。有序开展我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九大任务清单”编制工作,已向成都市全创办报送“以创新方式化解政府债务”和“柳街镇村民自主管理”两项经验,目前正在梳理阶段性工作计划。

  3.规范特许经营权管理。全年共出让30个户外广告公共载体使用特许经营权、青城山索道环保旅游缆车和环保旅游观光车特许经营权、2016年度安龙至青城山快铁站城乡公交特许经营权、20162017年度500个货运汽车城区道路行驶特许经营权共计四项特许经营权事项。

  (六)抓好价格(收费)监管和粮食管理,促进价格稳定及粮食安全

  一是价格管理。开展“五大乱像”整治工作,到目前,我局共出动检查车辆150余台次,价格监督检查人员500余人次,发放《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维护旅游市场价格秩序的告诫函》和《倡导价格诚信、禁止价格欺诈当您的价格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拨打价格投诉电话12358》温馨提示牌1200余份。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电话举报161件,与去年同期上升101%,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1件,罚款22022.8元,责令退还消费者21000.00元,办结率100%。二是粮食管理。目前,储备在我市政策性粮油为县级储备黄谷5000吨,市级储备小包装菜油400吨,省级临时储备菜油530吨。收购储备稻谷2610吨。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各级储备粮油的监管,实施储备库低温改造项目,目前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部结束。三是价格监测认证工作。一年来,开展涉案物品价格鉴定409件,价格鉴定标的198.82万元,为打击违法犯罪份子,维护价格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立健全全市价格采集点30余家,填报涉及100多种重要商品价格的8类常规监测表,为相关部门提供《居民食品零售价格监测信息》36次。为政府价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七)抓好普法和责任清单编制工作,促进依法行政

  为加强法治机关建设,我局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聘请讲师团讲解法治知识,提高了全局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根据市政府部门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在已公布的权力清单基础上,编制责任清单共44项。其中:行政许可类3项,行政处罚类36项,行政确认类1项,其他行政权力4项。

  (八)抓实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创建良好党风政风氛围

  一是制定印发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实施方案》、《都江堰市发展和改革局2016年开展廉政风险“回头看”工作的实施方案》;二是先后修订《党组会议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等内控制度和工作规范,进一步解决制度不深、不严、不细的问题。三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党组书记与各分管领导签订责任书,分管领导与所分管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每一个人,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四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了“三公经费”管理。

  (九)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抓好走基层工作

  根据市委要求,一是印发了《关于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了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汇编了27万余字的学习资料,印发到全局111名党员手中。二是一把手亲自讲党课。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行使权力。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制定全国首个“旅游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发布全国首款“旅游信用查询APP

  1.基本情况。

  2016年,市发改局围绕建设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创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形成了“政府+专业服务机构为支撑、1+1+N为抓手、联席会议+合组公司+信用中心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成功制定全国首个“旅游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并于2016928日发布全国首款“都江堰旅游信用查询APP”。四川省、成都市分别将我市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特色亮点向国家进行报送。

  2.主要成效。

  (1)首次运用综合信用评级方法对旅游服务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完成首批150家酒店和餐饮企业信用评级,建立权威旅游信用平台,动态发布旅游企业信用信息,区分旅游企业的服务品质,促进旅游行业内部竞相提升服务质量,让都江堰游客充分享受到信用服务,提升消费信心。

  (2)以信用管理为核心,促进企业提升品质,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氛围,形成诚信激励体制机制,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同时,随着旅游信用体系和平台的逐步完善,用信用管理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升都江堰旅游品质,不断增强都江堰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名城的综合竞争力。截止目前,进入信用红榜商家10家、信用黑榜商家15家;接受旅游投诉和咨询43起。

  (3)以信用管理解决“无照经营、假冒伪劣”等社会治理难题。倒逼职能部门强化日常管理,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现由传统经济社会管理模式向信用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

  3.工作措施。

  (1)牵头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年总体方案和两年工作计划,成立经济和社会信用信息中心,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创新建立“联席会议+合组公司+信用中心”工作保障模式,把政府行政手段和社会公司专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推进相关领域信用建设事务。

  (3)以旅游行业信用评价为突破口,抽调精干力量,牵头调研拓展既有数据源,搭建数据库结构框架。通过对市场监管、税务、旅游、商务等十八家职能部门的数据归集,完成数据采集15万余条,通过数据清洗、汇总、应用等工作,完成了首批50家酒店企业、100家餐饮企业的信用评级。

  (4)运用数据集中优势,搭建旅游信用查询平台。提供信用记录、信用排名、信用报告查询、警示信息、红黑榜公示、游客投诉等服务。同时拓展旅游信息发布、旅游信用监管等内容。

  (二)积极推动PPP项目落地建设

  1.基本情况。

  2016年,建立了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决策我市PPP政策及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完成了“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PPP模式落地建设,其中,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2亿元,包括14条市政道路,G317都江堰货运通道,都汶高速玉堂收费站扩容改造,金马河城区段一二号闸,外江滨河绿地景观建设等,滨江东岸土地一级整理,玉堂场镇改造等。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000万元,包括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停车场、绿化与景观、卫生间、垃圾房等配套用房等建设项目,两个项目2016年已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2.主要成效。

  (1)率先推动PPP项目落地建设。突出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取向,主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与上海建工集团成功签订合作协议,有力落实开放合作发展计划,推动滨江新区新极核带动发展。

  (2)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合作共赢。建立了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策我市PPP政策及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滨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BTO+EPC的建设模式实施,有力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

3)开展了城市有轨电车(MTR)项目。该项目将连接我市离堆公园、滨江新区、中兴、青城山等片区,线路总长约20.33KM,项目投资总额约50亿元。现该项目已完成两个论证(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值论证)及方案编制,预计明年初,项目将以BOT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

4)开展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江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都江堰市品质城市景观绿化提升项目、都江堰大道建筑立面整治提升改造工程、都江堰市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建设工程、城区夜景亮化工程4个子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20亿元。现该项目已完成两个论证(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值论证)及方案编制,预计明年初,项目将以BOT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投标。城区2.5环内排水管网体系改造工程项目主要内容为对城区2.5环内下河排污口进行截流排入污水收集系统,雨污管道断管、盲管、破损渗漏、支管不完善、雨污合流等问题整治,并改建疏通损坏或淤堵严重的沟渠,项目投资总额约5亿元。现该项目已完成两个论证(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值论证)及方案编制,预计明年初,项目将以BLT的方式进行公开采购。

  (三)夯实基础、狠抓工作落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最高

  1.基本情况。

  2016年,成都市下达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目标任务为215亿元。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增长27.8%,增幅排名位于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完成成都市全年目标(215亿元)的106.98%,投资总量创历史最高。

  2.主要成效。

  2016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完善项目促建机制,狠抓特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预计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等14个省、成都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85亿元,这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不断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增强了投资者在我市的投资信心,不断提高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

  3.工作措施。

  (1)科学编制2016年社会投资项目实施计划。在经过收集、核实、编制、修订等大量繁琐的工作后,我市2016年社会投资续建、开工项目共计159个,估算总投资1629亿元。

  (2)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促建,全方位发挥“市领导+部门+所在乡镇+企业”的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形成集中优势资源保障重特大项目,全程跟踪精准服务的项目促建工作格局,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投产达产率,实现项目投资实物量向经济增量转化;营造新开工一批项目,新入库一批项目的良好局面,为超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强化目标管理督查、逐级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按成都市下达给我市的2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奋斗目标,分解下达到各责任单位,并按良好开局、双过半、三季度、全年四个时间节点制定月度工作方案,细化单月投资增量和单月新入库项目目标落实。

  (4)深度挖掘项目,狠抓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入库。通过对都江堰市2016年社会投资项目促进目标的清理,下达并帮助责任单位做好了项目的入库工作,同时,与统计局深入各乡镇、平台公司,对实际发生投资,因各种原因不能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入库办法,确保应统尽统。

  (5)超前谋划,提前做好2017年一季度和全年固定资产工作。认清当前经济形势,超前谋划,现已开展2017年项目投资工作计划,梳理2017年拟实施社会投资项目,特别是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力争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确保实现一季度经济工作开门红和2017年全年固定资产目标任务完成。

  (6)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月报预警工作。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据预报机制,及时掌握全市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据,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当月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创新水务产业融资模式,加快实施水务资产证券化

  1.基本情况。

  为增强我市水务产业投融资能力,做大做强我市水务产业,将资产证券化理念引入水务产业,创新水务产业融资模式,推进水务资产与资本市场对接,拓展融资渠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市发改局牵头加快实施水务资产证券化工作。

  目前,水务资产整合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和市委财经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上市主体,开展水务资产证券化工作。

  2.主要成效。

  (1)开展水务资产证券化工作,将资产证券化理念引入水务产业,创新水务产业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改变目前我市水务产业投资建设融资渠道单一的现状。

  引入社会资金,科学管理运营,做大做强我市水务产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将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引入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深化国有企业融资模式改革,为拓展资产证券化应用领域提供新思路。

  (3)整合全市供排水资源,组建水务集团公司,实现全市供排水统一集中管理,改变目前多个运营主体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的现状,完善城乡居民用水保障措施,确保全市供排水安全。

  3.工作措施。

  (1)摸清资产状况。市发改局与相关单位配合,积极与我市水务资产相关单位、公司对接,开展对我市水务资产的清产核资、审计评估工作,确认价值。

  (2)制定工作方案。市发改局会同相关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划分职能职责,拟定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水务资产证券化工作。

  (3)开展尽职调查。市发改局牵头对接四川中一律师事务所,开展全市水务资产尽职调查,并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科学确定集团公司和上市主体的选择。市发改局据此与各单位研究,提出集团公司和上市主体的选择方案。

  (4)获取专业建议。市发改局会同各单位,积极对接券商、律师和会计等上市辅导机构以及安赐资本公司、成都环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资本运营商,先后咨询中国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省证监局、成都金融办等相关主管部门,深入探讨证券化工作规划、资产、债务处置方式及各上市途径的利弊等相关事宜,获取专业建议意见。

  (5)确定比选方案。根据建议意见,市发改局牵头制定上市辅导机构选聘方案,依法依规择优选聘券商、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我市水务资产证券化提供上市辅导,科学推进上市工作。

  (五)创新建立预算评审在线管理系统

  1.基本情况。

  预算评审在线管理系统是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我局与成都鹏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创新性系统工程。该系统适应了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要求,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网络服务设备,着力一网两库三关构建,其中一网是指预算评审门户网站两库是指评审机构库、专家库,三关是指中心审核关、机构评审关、项目复审关,全面实现了预算评审三位一体在线管理,有力推进了评审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2.主要成效。

  (1)创新举措,示范带动。率先在成都区市县范围内成功搭建在线系统,有效整合信息数据,切实为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扎实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投资监管工作在线运行,对周边区市县及相似职能部门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效应。

  (2)智能监管,科学规范。科学运用评审中心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效实现管理工作定人、定时、定岗,促进项目投资监管分类负责、分级管理、分步留痕,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因素,提高廉政风险点控制力。

  (3)便捷高效,降低成本。全面实现评审资料在线预览审核,及时接收中心任务,及时传递评审资料,及时开展相关工作,有力促进资源信息共享,大量减少了特别是路途较远的相关机构往返回复次数,有效降低时间成本、工作成本。

  3.工作措施。

  (1)强化业务培训,转变工作方式。全面组织开展在线管理系统业务培训工作,安排专人日常演示讲解,切实将操作步骤、方法入脑入心,促进系统操作熟练掌握。明确工作职责,快速适应工作新模式,全力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转变工作方式。

  (2)加强互联互动,保证评审时效。充分运用在线管理系统、QQ、微信等互联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规定,宣传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路线、方针,及时审核传递评审任务信息,特别做好线下电话、短信提示工作,保证评审工作准时、高效向前推进。

  (3)完善考核机制,保障评审质量。制定完善“两库”考核办法,明确评审任务响应时间、完成节点,准确划定评审金额误差范围,有力开展复审工作,制定重点内容百分制评分标准,提高违规成本,保障评审质量。

  三、2017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继续抓好重大课题及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市域经济发展趋势

  认真分析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域经济发展基底,紧紧围绕十四次党代会既定目标任务,研究提出2017年全市经济工作思路、主要经济指标、工作措施建议,同步提出2017“开门红”各项经济指标建议及工作措施,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二)全力推进投资促建

  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和“五大度假区”、“六大主题乐园”建设,强化项目筹划、包装、储备和招引,着力引进一批康体养生、度假休闲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形成“千亿投资、百亿收入”产业集群。完善审批机制,健全项目可研评审机制和“绿色审批”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减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备案手续,缩短备案时限。完善项目促进领导工作小组会议、项目专题调度会、项目现场会等项目促进机制,落实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督促、指导、协同项目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发现、研究、处理项目推进难题,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尽快竣工投运,尽早形成新的经济动能。强化要素保障,协调各单位和项目业主抓好土地供应、水、电、气等要素配套。

  (三)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部署,以及我市“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名城”这一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中国·青城山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切实抓好万达文化旅游城、莲花湖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泰合青城山酒店群规划编制,努力建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两型”工业、都市现代农业全面协调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继续深化投融资改革,探索实施PPP等融资模式的应用,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门槛,激发投资持续增长动力;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多措施消化存量房源,推动旅游、水务、医疗资产优化整合,实施资产证券化“三年上市计划”;深化旅游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互联网+旅游”的营销机制;用好“创业天府·菁蓉汇”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

  (五)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做好阶梯气价和阶梯水价政策的宣传及保障;完善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机制,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及时跟踪掌握粮食、副食品等关系民生的物价变动;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五大乱像整治”,持续稳定物价水平,为全市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价格环境。做好粮油监管工作,强化粮油保供调控,积极开展粮油经营质量安全等检查,完成粮油收储和轮换任务。

  (六)继续抓好经济和社会信用信息工作

  综合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旅游诚信建设工作。加强对上的沟通联络与对内各科室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掌握信息采用要点,加大信息报送力度,提高信息数量、质量和采用率,确保完成各项信息目标任务。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丰富信息内容,紧贴全市中心工作,做好《经济参阅》等内刊的编发,深化决策参考职能。继续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着力做好政务公开、网络宣传、舆论引导、政务微博等网络管理和信息发布工作,切实推进信息公开。

  (七)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按照市委,市纪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围绕“压实两个责任”的中心工作和“常态化正风肃纪”为抓手,稳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抵制和惩治腐败,在创新举措和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实施。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