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总体概况

来源:市政府办 日期:2016-10-14 15:58:00 字体大小:

  【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而久已名闻遐迩;市境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距成都市48千米。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岷江源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岷江南麓,东源出弓杠岭,西源出郎架岭,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至都江堰市出峡,水流充沛,到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严重。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之水,以排除水患;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制定“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针,基本完成都江堰排灌工程,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为后世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李冰在水利方面的卓越贡献,因此受到后人景仰。都江堰市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灌县;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为此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都江堰—青城山在民国时期就列为川西风景名胜区。1977年,国家批准灌县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1982年,国务院公布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2月23日,国务院将都江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都江堰市旅游度假区。1994年,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5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1995年6月,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1999年1月8日,国家旅游局授予都江堰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2月28日,都江堰市获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3年10月,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都江堰市2002年度“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2004年10月12日,都江堰市在“CCTV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荣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2004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分别授予都江堰市“四川省长寿之乡”“成都市长寿之乡”牌匾。2005年3月18日,四川省授予都江堰市“双拥模范城”称号。2007年5月8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都江堰市获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2015年,荣获“2015中国旅游创新奖”。

  【行政区划与人口】

  2015年,都江堰市面积1208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62.05万人,常住人口68.02万人,城镇化率55.86%;出生人口5179人,死亡人口45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4‰。

  【综合实力】

  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7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49.71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6:37:5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41.8%、54%,分别拉动GDP增长0.4、4.2、5.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754元,增长8.9%。

分享到:
0